close

。淡水河左岸的花花草草 


 淡水河左岸三重段的自行車道兩旁,有許多小花小草,經過時可多看它一眼。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2.jpg

 

●【水丁香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由四個心型組合成花瓣,相似幸運草形狀,我稱它【幸運之花】。
◇ 學名:水丁香 Ludwigia octovalvis 是一年生柳葉菜科丁香蓼屬的植物,生長於海拔750米以下的地區,多生長在田邊、湖塘邊、溝谷旁以及開曠沼澤濕潤處。

◇ 高20-50厘米,莖基本直立,有稜角,略帶四方形,基部木質化,暗紅紫色。單葉互生。花黃色四瓣。蒴果長1.5-2厘米,微彎,類似小香蕉,所以水丁香也被稱為「水香蕉」,蒴果內有細小的棕黃色種子。一般花期為7-12個月,但在溫暖的地方一年四季都開花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12.jpg
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10.jpg


 淡水河左岸三重段,有不少的【含羞草】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 含羞草(學名:Mimosa pudica),由於其獨特的生理習性有著眾多的別名暱稱,如見笑草(台語)。含羞草是豆科含羞草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。由於這種植物生長力頑強軔,所以在不少國家,含羞草都被當成是一種野草 。花語:敏銳,細膩的感觸,纖細的感情。花色有粉紅和紫紅。淡水河畔花期為6月至12月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3.jpg

●【含羞草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0.jpg

●【含羞草】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1.jpg

 

●【白茅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 白茅(學名:Imperata cylindrica),又名藗,為禾本科白茅屬下的一個種。在中藥中食用其根部,稱作白茅根,又稱作茅根、茅草根、絲茅、茹根。通常分布於日曬良好的河灘或草原地區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6.jpg
image

 

 

●【沼生金鈕扣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沼生金鈕扣(學名:Acmella uliginosa)為菊科金鈕扣屬下的一個種。沼生金鈕扣又名澤金鈕扣,大約有五個品種左右,潮濕的河邊公園草皮上可見沼生金鈕扣。

◇ 植株約20-50cm高。莖直立或斜升(可於節上生根),略帶紅褐色。葉對生,淺鋸齒緣。長卵狀或卵狀披針形。頭花黃色,圓錐狀,直徑約0.8cm ,舌瓣花5-7片,甚小。管狀花兩性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13.jpg
image

 

●【白三葉草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白三葉草(學名:Trifolium repens),又名白花三葉草、白三葉、菽草、白車軸草或白花苜蓿,是一種是多年生草本植物。

◇ 白三葉草,矮生有白色的花朵,很多時有些粉紅色或黃白色,多數密集成頭狀,花冠一般闊1.5-2厘米,末端有長7厘米的花梗。複葉呈三小葉,呈橢圓形至倒卵形,緣有細齒,及有長柄。莖無毛,有走莖的作用,匍匐地面,故白三葉草很多時會形成草墊,莖子每年會生長18厘米,並會在結節長出根,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。莢果,黃褐色細小種子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16.jpg
image

 

●【通泉草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通泉草(學名:Mazus)是玄參科下的一個屬,為矮小草本,葉以基生為主植物。該屬共有約35種,分布於亞洲及大洋洲。屬名Mazus源於希臘語mazos,意為乳頭,指花冠的喉部具乳突。近親佛氏通泉草(Mazus faurei Bonati),匍莖通泉草(Mazus miquelii)都是玄參科通泉草屬植物,有些小差異。

◇ 多年生草本,高15-20mm(厘米),多少被多細胞白色長柔毛。主根短縮,鬚根多數,細長,簇生。葉幾乎全部基生,多數,蓮座狀,倒卵狀匙形,薄紙質,長4-6mm,頂端鈍,基部漸狹成有寬翅的柄,邊緣有粗齒至重鋸齒或基部羽裂。花莖通常數支,圓柱形或稍具棱角,細弱,上升,無葉或基部具1-2片較小的葉,分佈於我國臺灣。日本(琉球)也有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17.jpg
image

 

●【馬齒莧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馬齒莧(學名:Portulaca oleracea),《本草綱目》作者 李時珍說「其葉比並如馬齒,而性滑利似莧」,因此得名。又名馬生菜、馬齒菜、馬屎莧、五行草、酸莧、豬母乳、馬勺菜、地馬菜、馬蛇子菜、長壽菜、老鼠耳、寶釧菜、螞蚱菜,是馬齒莧科馬齒莧屬植物。

◇ 一年生草本植物,全草肥厚多汁,通常匍匐無毛;圓柱形莖下部匍匐,上部略能直立;莖分歧甚多,帶有紫紅色。肥厚的倒卵狀楔形葉子對生,先端圓形,全緣;夏季開淡色小花;蒴果圓錐形,蓋裂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18.jpg
image

 

●【紫花酢漿草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紫花酢漿草(Oxalis corymbosa)為酢漿草科酢漿草屬下的一個種,又名紅花酢漿草、銅錘草。

◇ 多年生草本植物,地下有小鱗莖,用鱗莖繁殖。莖和葉含草酸,有酸味;複葉由3片闊倒卵形小葉組成,葉尖凹缺;夏季開紫紅色花,在總梗上排列成傘狀花序;短線形蒴果有毛,成熟時裂開。株高約35厘米。葉長約3.5厘米。身長於平地。它們長於耕地邊、疏林、路邊和荒地或栽種於庭園。在台灣中部以北極為常見,主要生長期為冬、春兩季,夏、秋時節以地下鱗莖渡過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43.jpg
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19.jpg

●【葉下珠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葉下珠(學名:Phyllanthus urinaria),是葉下珠科珠子草屬的植物,也是珠子草的一種,一般生長在曠野、路旁或林緣。

◇ 葉下珠在某些地區被視為強勁的野草,因為其種子多,而且對蔭蔽耐受力很強,根系也很發達。葉下珠常在初夏繁殖,一年生,喜溫暖土壤,發芽期從初夏至初秋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20.jpg
image

 

●【長鬃蓼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長鬃蓼(學名:Polygonum longisetum),也稱馬蓼,為蓼科蓼屬下的一個種。

◇ 長鬃蓼,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30~50mm釐米,莖直立,分枝,下部平卧,節部略膨大。通常生長在山谷水邊、河邊草地,海拔30~3000米。葉片披針形或寬披針形,托葉鞘筒形,疏生伏毛,有睫毛。花序穗狀,花苞片漏斗狀,有長睫毛,通常紅色,苞片內有花3~6朵,花粉紅色或白色。花果期8~11月。陽性植物,稍耐陰,耐寒,也耐熱,不擇土壤,耐乾旱瘠薄,潮濕處也能生長。本種株形低矮,花序密集,盛開時如粉紅色的花毯,覆蓋性好,適應性強,幾乎不需管理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21.jpg
image

 

●【黃鵪菜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黃鵪菜屬(學名:Youngia)中華苦蕒菜(學名:Ixeris chinensis)是菊科下的一個屬。該屬共有約50種,又稱【兔兒菜】、【兔仔菜】、【鵝仔菜】。

◇ 台灣全境最普遍的菊科野花,全株有軟毛,具白色乳汁,高約 20~80 公分;葉片倒披針或倒披針狀橢圓形,頭狀花序小而多數,排列成聚繖狀圓錐花序,頭狀花黃色,花開後向外卷,花期長,全年都可見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25.jpg
image

 


●【一點紅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一點紅(學名:Emilia sonchifolia), 又名紅背葉、羊蹄草、紅頭草、紫背草,是菊科一點紅屬的熱帶開花物種。

◇ 一點紅是一年生草本植物,葉形呈大頭羽狀分裂狀,長達10公分,隨著年齡的增長,有時會變得略帶紫色。頭花可呈粉紅色至紫色。它的莖柔軟直立,覆有細毛。植物生長到20至70公分高,帶有分枝的軸莖。本種的葉柄會變異成翼狀。莖部基端的葉呈圓形或橢圓形,花序通常是二分的,約3到6枚有柄的花頭和苞片,苞片呈輪狀排列。花色多樣,如紫色,猩紅色,紅色,粉色,橙色,白色或淡紫色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33.jpg
image
●【一點紅】的近親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46.jpg

 

 

●【蟛蜞菊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蟛蜞菊/三裂葉蟛蜞菊(學名:Sphagneticola trilobata)為菊科蟛蜞菊屬下的一個種。別名:三裂葉蟛蜞菊、美洲蟛蜞菊、維多利亞菊、穿地龍、地錦花。蟛蜞菊屬(Wedelia)植物,在台灣有三種:雙花蟛蜞菊、單花蟛蜞菊、南美蟛蜞菊;其中單花蟛蜞菊和雙花蟛蜞菊為台灣本地自生種,南美雙蟛蜞菊則是外來種,而在野外又以雙花蟛蜞菊最常見的一種。

◇ 台灣本地自生種,分佈於台灣平原及山野。因其可節節生根,且具覆蓋良好的特性,故為公路護坡、安全島分隔帶之優良植物,亦可種植於庭院、花壇中做觀賞用、也是小型的蝶類及蜂類的蜜源植物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26.jpg
image

 

●【蛇莓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蛇莓為薔薇科蛇莓屬的植物。別名:蛇泡草、蛇婆、蛇藨、龍銜珠、龍吐珠、地莓、小草莓、野楊梅、落地楊梅、地楊梅。

◇ 蛇莓屬多年生草本,株高3~5cm,全株有毛,根莖短,有四散生長的匍匐莖,節處觸地容易長根發芽形成新植株。根出3出複葉,小葉倒卵形至菱狀長圓形,長2~5cm、寬1~3cm,葉緣有鈍鋸齒。黃色花單生於葉腋,花徑1.5~2.5cm,花瓣5枚。授粉後花托膨大鮮紅色,表面有微小瘦果。開花、結果期夏至秋季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29.jpg
image

●【蛇莓】的果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28.jpg
image

 

●【耳葉鴨跖草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耳葉鴨跖草(學名:Commelina auriculata),又名蓬萊鴨跖草、 耳苞鴨跖草,為鴨跖草科鴨跖草屬的植物。分布在低海拔的丘陵叢林中或山溝水邊。

◇ 外型跟竹仔菜很像,但仔細觀察花形卻發現藍色的花瓣只有兩片,會稱耳葉是因為本種植物的葉基下延包莖突出兩小耳狀葉,故名。除了這個小特徵外,耳葉鴨跖草苞片呈漏斗狀,邊緣癒合(鴨跖草或竹仔菜苞片邊緣分離)。葉基處有一不明顯的耳垂狀突出,故稱耳葉鴨跖草。苞片漏斗狀,邊緣閉合。花從苞片中央抽出,苞片邊緣癒合(鴨跖草苞片邊緣分離)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image
image


●【銅錢草】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銅錢草 (學名:Hydrocotyle verticillata Thunb),繖形花科(Umbelliferae)天胡荽屬(Hydrocotyle),別名:銅錢草,香菇草、圓幣草、錢幣草、金錢草,野天胡荽,海拔 3,000 公尺以下之山野之路旁,樹蔭下,陰濕地群生。銅錢草花小、白色,全年皆可開花,主要為觀葉,常見於水生池或室內小盆栽。
◇ 銅錢草 多年生挺水性水生植物,根和莖可以完全沉於水中,屬於水生植物中的挺水植物,葉片伸出水面;種植容易,繁殖迅速,水陸兩棲皆可。性喜溫暖,生長適溫為 20~25℃,栽培處以接受 80% 日照為佳,過度遮陰易徒長,但是要避免春、夏季艷陽照射。走莖發達,莖纖細長,匍匐於地面,常帶紫紅色,節上生根,無毛或稍有毛,節間長出根和葉。葉圓形盾狀,具長柄,波浪緣,狀似銅錢。花為繖形花序二至六朵花排成單一繖花序,花瓣 5 片,雄蕊 5 枚;子房下位;夏秋開黃綠色花。果實為離果,扁圓形。花期全年。銅錢草的葉緣有規則缺裂,好似圓幣,故又有圓幣草、香菇錢或銅錢草等園藝商業名稱。繁殖與栽植:可利用地下走莖繁殖,剪取一段埋於土中即可迅速繁衍,另外亦可以用種子繁殖。日照不要太強,種植容易,繁殖迅速,水陸兩棲皆可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37.jpg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35.jpg

 

 

●【薺菜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薺菜(學名:Capsella bursa-pastoris),又名護生草、地菜、地米菜、菱閘菜等,十字花科薺菜屬植物。起源於東歐和小亞細亞,目前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。其種加詞來自拉丁語,意思是「小盒子」、「牧人的錢包」,是形容它的角果形狀像牧人的錢包。

◇ 一、二年生草本植物。白色的主根瘦長。主莖直立,分出細莖。幼苗時,根出葉輻射狀的平鋪地面,有羽狀深裂;長圓形或線狀披針形的莖生葉,頂部的葉片大都接近線形,葉基成耳狀抱莖,邊緣或有缺刻或鋸齒,葉有細柔毛。春天開白色細長的小花,集成總狀花序,頂生或腋生,綠色的花萼和白色的花冠,花瓣為4。短角果呈倒三角形,扁平,內含多數種子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38.jpg
image

 

●【鬼針草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鬼針草(學名:Bidens pilosa),一年生草本植物。原產於美洲,因其可改變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,而成為一種入侵物種。鬼針草一名始見於《本草拾遺》,別名有:白花鬼針草、恰查某、咸豐草、鬼釵草、三葉鬼針草、叉婆子、蝦公夾。

◇一年生草本,莖方形,直立,多分枝,莖節常呈淡紫色。葉對生,有柄,羽狀深裂,先端尖銳,粗鋸齒緣。頭狀花序著生於各枝梢,具長梗,不具舌狀花,中央管狀花黃色。瘦果黑褐色,線形,具逆刺,藉以附著人畜散佈種子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42.jpg

 

●【蘆葦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蘆葦草(學名:Phragmites australis)屬於禾本科蘆竹亞科(Arundinoideae) 蘆葦屬(Phragmites), 是生長於沼澤、河沿、海灘等濕地的一種植物,遍布於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,蘆葦屬的植物大約有10種類。

◇多年生草本植物,地下有匍匐的根莖,可以在適合的地區迅速地鋪展繁殖,地上莖硬挺,中空,莖節明顯,狹長似竹葉,圓錐花序,花穗長10-40厘米,每個小穗有4-7朵小花,屬風媒花。花剛開出來時帶有些綠色,之後花穗轉為黃褐色,於九月至十月開花

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44.jpg

 

●【蓮子草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蓮子草(學名:Alternanthera sessilis)為莧科蓮子草屬的植物。生長於海拔300米至2,100米的地區,見于田邊、村莊附近的草坡、沼澤、水溝以及海邊潮濕處,別名:滿天星、蝦鉗菜、白花仔、節節花,種類繁多有:空心蓮子草、匙葉蓮子草、刺花蓮子草、毛蓮子草、...等。

◇蓮子草(滿天星)為多年生濕生草本植物,莖匍匐或略斜上,多分枝,具縱溝,溝內有柔毛,節處膨大且有毛,莖中部近實心,有小細孔,高 10~40 公分。單葉對生,無柄,葉片線形、披針形、倒披針形或線狀橢圓形,長 2~6 公分,寬 0.3~2 公分,先端漸尖,基部漸窄,疏齒緣或近全緣。頭狀花序 1~4 個,腋生,球形或長圓形,無總梗;花密生,花軸密生白色柔毛,小苞片 3 枚,花被片 5,兩者均為白色,宿存;雄蕊 3 枚,花絲基部合生,花葯長圓形,退化雄蕊三角狀鑽形,全緣;子房 1 室,有胚珠 1 枚,柱頭短裂。胞果倒心形,邊緣常具翅,包於宿存花被片內;種子卵球形。花期 5~10 月,果期 7~11 月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45.jpg
image

 

●【狗尾草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狗尾草(學名:Setaria viridis),又名:毛毛草、谷莠子、狗尾巴草、九尾草、貓尾、狐狸尾、狗尾帶。一年生草本植物;稈直立或基部膝曲,高30-100厘米;葉片扁平,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;圓錐花序緊密呈圓柱形,剛毛粗糙,通常綠色或褐黃色。。同屬植物常見的還有:大狗尾草(Setaria faberi)等。狗尾草是小米的祖先,與之外形相近的金色狗尾草(原S.glauca,現Pennisetum glaucum)已經移入狼尾草屬,與之非同屬植物。

◇ 狗尾草的種子適生性強,耐旱耐貧瘠,在酸性或鹼性土壤均可生長,常見於農田、路邊、荒地,為常見主要雜草。與作物爭奪肥力能力強,造成作物減產。與其變種的有巨大狗尾草、厚穗狗尾草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
 
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47.jpg


●【莎草科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莎草科(學名:Cyperaceae)是被子植物中第八大科,單子葉植物中第三大科,也是禾本目中第二大科。著名物種有:燈心草、頭穗莎草、刺桿莎草、畫眉莎草、密穗莎草、多枝扁莎、異花莎草、紙莎草、香附子、具芒鱗磚子苗。

◇ 莎草科植物通常有著細長的莖與葉。稈實心或部分空心的稈剖面通常呈三棱形(但也有多角形)。 花沒有花瓣,小花呈穗狀排列。多年生草本,很少一年生。從表面上看來,它就像是雜草一般。這個科很大,包括了約90屬,5000種物種,分布在熱帶潮濕地區的土壤貧瘠處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48.jpg


●【真穗草屬】的花。( 拍攝地點:淡水河左岸三重段)
◇ 真穗草屬(學名:Eustachys)是禾本科下的一個屬,為草本植物。該屬共有約10種。著名物種有:虎尾草、龍爪矛、牛筋草、貓穗草、蟋蟀草、牛頓草、牛信棕、草霸王、魚鰍草、萬斤草。

◇ 莎草科植物通常有著細長的莖與葉。稈實心或部分空心的稈剖面通常呈三棱形(但也有多角形)。 花沒有花瓣,小花呈穗狀排列。多年生草本,很少一年生。從表面上看來,它就像是雜草一般。這個科很大,包括了約90屬,5000種物種,分布在熱帶潮濕地區的土壤貧瘠處。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】

LINE_ALBUM_2023淡水河畔小花小草_230127_49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吳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