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AC壓縮編碼 (Advanced Audio Coding)

 

AAC 出現於1997年,基於MPEG-2的音訊編碼技術。由Fraunhofer IIS、杜比實驗室、AT&TSony等公司共同開發,目的是取代MP3格式,又稱為 MPEG-2 AAC

 

2000年,MPEG- 4標準出現後,AAC重新整合了其特性,加入了SBR技術和PS技術,為了區別於傳統的  MPEG-2 AAC改稱為MPEG-4 AAC

 

AAC不相容於MPEG-1,是一個獨立的編碼格式,提供了48個聲道及16個低頻輔助聲道,有16資料串,壓縮效率要比MPEG-1 Layer-330%AAC壓縮比通常超過為181,遠勝mp3;在32MB記憶容量中,最長可放下約一小時的音樂,將近十五首歌曲,若同樣的資料以MP3格式壓縮,32MB可存放半小時的音樂,約十首歌曲。在音質方面,由於採用多聲道,和使用低複雜性的描述方式,使其比幾乎所有的傳統編碼方式在同規格的情況下更勝一籌

 

AAC是一個大家族,他們共分為9種規格,以適應不同場合的需要

MPEG-2 AAC LC複雜度規格(Low Complexity(編碼效率高)

MPEG-2 AAC Main主規格 (音質最好)

MPEG-2 AAC SSR 可變取樣頻率規格(Scaleable Sample Rate(多了增益控制功能)

MPEG-4 AAC LC複雜度規格(Low Complexity)(編碼效率高)

MPEG-4 AAC Main主規格 (音質最好)

MPEG-4 AAC SSR可變取樣頻率規格(Scaleable Sample Rate (多了增益控制功能)

MPEG-4 AAC LTP長時期預測規格(Long Term Predicition(前向預測的低複雜性計算)

MPEG-4 AAC LD低延遲規格(Low Delay (用於即時通話會議)

MPEG-4 AAC HE高效率規格(High Efficiency(在相同音質下降低了檔案大小)

 

 

※HE-AAC(High-Efficiency AAC)為一種有損數據壓縮技術,其中包含了Advanced Audio Coding (AAC)、 

 

    Spectral Band Replication (SBR)頻譜反應和Parametric Stereo (PS)可變參數的立體聲  (v2版本才有)。

※2003 年HE-AAC 版本1 ,為MPEG-4 一部分,文件ISO/IEC 14496-3。

 

    又名:AAC+ v1、 aacPlus v1、CT-aacPlus是使用 AAC LC + SBR 技術。

 

 

 

※2004 年HE-AAC 版本2 ,為MPEG-4 一部分,文件ISO/IEC 14496-3。

 

   又名:AAC+ v2、aacPlus v2、eAAC+、Enhanced AAC+、AAC++ 是使用 AAC LC + SBR+PS 技術。

 

 

 

※另一常見名稱aacPlus(aac+),為開發SBR 之公司Coding Technologies的註冊商標。

 

    MPEG組織於2003年五月將aac+納入ISO/IEC 14496-3(MPEG-4 Part 3)。

 

 

 

※HE-AAC適合於在低位元率(low bitrates)的應用,如:網路電台、數位電視等,其宣稱在48kbps的音質可

 

    以比128kbps的MP3還好,主要的競爭對象是取樣也用了SBR技術的MP3pro。

 

 

 

※Low Complexity AAC (AAC LC) 低複雜的進階聲音編碼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吳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